文博类纪录片推荐①
假期即将到来,今年或许又有不少人的行程因疫情而被打乱。如果闲来无事,推荐有几部值得观看的文博类纪录片,以供消遣。
这几部片子制作精良,无论是从立意、文案、历史背景还是配乐,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已经看过,也不影响再次观看。而且其中有两部,一部于12月27日上线新一季,另一部也已确定将于明年上新。
01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部,是甘肃境内的一条沿着祁连山脉、长约1200公里的狭长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曾是古代中国沟通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商品和贸易在此流通,佛教由此传入中国。
这条通道,曾经在儒家文化因战乱蒙受巨大危机的时刻,确保了中华文化的延续;这条通道,见证了西藏经过“凉州会盟”,正式并入中国版图的历程;这条通道,留下了星罗棋布的考古发现和历史遗迹,汇聚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5年的这部名为《河西走廊》的纪录片,通过《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10集正片,带领观众踏上了这条古老而伟大的通道。
片中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纪录片跨越从西汉到现在的两千多年,每一集对应一个主题,通过电影般的场景再现,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将历史上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用他们有血肉灵魂的人生来讲述河西走廊的历史。
纪录片从策划到完成用了3年,其中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剧本的打磨上。担任学术统筹的是敦煌研究院沙武田博士,剧组先后组织了20多位专家学者,用1年半时间完成了43万字的学术脚本。
为了用电影化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创作团队辗转国内10个影视基地,动用近千名演员拍摄的230场情景再现,占到了全片的60%。
制作团队邀请了曾担任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摄影,两次荣获艾美奖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摄影师布莱恩·麦克达马特(Brian McDairmant)作为摄影指导。
2013年5月,麦克达马特赶赴河西走廊,进行春季空镜的大型拍摄。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摄制组拍出了河西走廊最为壮美的画面。而美国摄影师科里·罗素·布朗于当年夏季在河西走廊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拍摄,纪录片中能看到的河西走廊星空和八一冰川的绝美景色就来自他的镜头。
记录片的编曲则是由希腊作曲大师雅尼和国内知名作曲家徐鲤组成的神级组合。作曲家雅尼,生于希腊的卡拉玛塔,同样是古老的国度,他曾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演奏乐曲,两度被格莱美奖提名。他的经典作品《心兰相随》(With An Orchid)和《夜莺》(Nightingale)等让人耳熟能详。
《河西走廊》配乐中的一大亮点是用音乐来演绎在河西走廊上那些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片段。总时长达90分钟的配乐,不拘囿西域音乐,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的混搭奏鸣,丝路古道气息扑鼻。
其中,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以杜都克笛(Duduk Flute)为主要音色,苍凉悠远、雄浑古朴,仿佛让人听到河西走廊的萧瑟风声,看到一望无际的戈壁。在一个瞬间与古人产生心意的交织,河西走廊两千余年绵长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令人热泪盈眶。
虽然是一部2015年的“老片”,但整部片子的画面、文案和音乐无论是第几次看,都依然能够让人有所收获。
02
中国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首部以“中国”命名的历史纪录片,已于2020年12月播出第一季。
传统的记录片大多数重点都会落在写实记事叙述上,在表现朝代更替和民族兴衰时,习惯从宏观的视角展开画面,让观看者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去见证。而《中国》的内容则相对偏向用人物志的方式进行表达,像中国传统诗词古画一样,更看重意境而不是写实。
纪录片《中国》的第一季讲述的主题分别为《春秋》《众声》《洪流》《一统》《天下》《视野》《南渡》《融合》《佛变》《关陇》《基业》《盛世》共十二集。
在从春秋到盛唐历史进程中,导演选择了对后世最具深远影响,在当时最具开创性、转折性的重要节点,最具代表性、时代感、最富戏剧性的人和故事,追溯今日中国和中国人如何一路走来。
《中国》对中国历史的呈现,是从孔子开始的,通过“孔子见老子”、孔子立志恢复礼制、创办杏坛私学讲坛等孔子的人生大事,来带出春秋战国时代的复杂局面。接下来以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嬴政、刘彻、董仲舒等历史人物主要事迹、思想为脉络,让观众形成对春秋战国争霸历史的整体认识。
片子从思想文化讲起,沉浸式展现人物和细节,文案相较其他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更较温和朴实。整个纪录片具有电影的质感,色调整体偏暖,场景、服装和人物的色彩倾向于温和而传统,让整个片子更具有故事氛围。
《中国》纪录片邀请了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来饰演历史人物,在片中演员全程没有对白,故事的解说者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周涛和何炅。其中周涛的旁白令人惊艳,女性的声音为这部没有宫斗、权谋和战争,只讲社会、生活和思潮的片子注入了更多温暖和温情。
纪录片《中国》的总导演李东坤,上一节推荐的《河西走廊》是他团队的代表作,另一位导演周艳则是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执行总导演和总撰稿。《河西走廊》、《重生》等纪录片总撰稿邓永建也在主创团队中。
《中国》的配乐由日本著名音乐家梅林茂与国内著名作曲家徐鲤联袂负责。梅林茂多年来负责配乐的港日电影超过三十部,包括森田芳光的《其后》、泷田洋二郎的《阴阳师》、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黎妙雪的《恋之风景》及张之亮的《慌心假期》等。
在为王家卫完成《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后,梅林茂在国际上得到更大的肯定,其后陆续为《周渔的火车》、《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一代宗师》、《夺冠》等负责电影配乐。
负责视觉创作的罗攀是《烈日灼心》、《老炮儿》、 《我不是潘金莲》、《芳华》、《长津湖》、《金刚川》等电影的摄影师,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罗攀曾表示,希望在这部纪录片中,“所有的历史场景仿佛一幅幅卡拉瓦乔的油画,隐秘在黑暗中的所有细节依靠观众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来完成”。
《中国》大胆采用每秒50格的升格拍摄,相当于所有镜头放慢一倍速度,进一步破除了“真实”感,强化假定性,这让全片的视觉呈现实现了极致的写意风格。
《中国》的音乐、画面以及旁白,是电影和纪录片的融合体,也是音乐剧、话剧、舞剧的集成作品。虽然时代不同,故事不同,但人对于文明和思想的情感是共通的。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曾说: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孔子也曾面对滚滚滔滔的河水,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今天的人们,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依旧会重复着同样的感慨。
纪录片《中国》共分为三季,第一季是从春秋到盛唐,第二季是从唐到新中国,第三季是追溯上古三代。目前第二季已在2021年12月27日开播。
03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其中第一季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第二季于2018年7月23日播出,第三季也已经在2020年6月13日播出。
这部片子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没有文物类纪录片普遍存在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化作有生命的灵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听到过每集片头的“叮!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和片尾的“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这样非常接地气的解说,都会被这部短小精悍的片子所吸引。
纪录片在每一集短短5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一件国宝文物的故事,时长之短几乎在纪录片类的节目中非常少见。但就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却浓缩了非常多丰富有趣的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不同于以往纪录片中偏严肃高冷学术派的解说风格,《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解说调性整体上明快、自然得多。解说员杨晨略明亮的嗓音,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一些很口语化、网络化的表达,让人觉得仿佛就是一个朋友在跟自己聊天。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涉及到的文物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众多国宝粉期待已久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据消息也将于2022年上线,明年又可以和国宝约会了!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湖南卫视、芒果TV、豆瓣网、腾讯视频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